报告时间:2023年10月20日 10:00-12:00
报告地点:我校2号楼208
腾讯会议:513-170-985
主办单位:太阳成集团tyc7111cc青年学术委员会
报告1:
题目:近红外成像介导的菁类诊疗体系及递送技术
主讲人:孟萌 教授
报告人简介:
孟萌,南开大学药学院教授,天津市整合医学学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委员。主要从事近红外光敏分子的设计、纳米递送和光敏增效肿瘤免疫治疗等研究。在J. Am. Chem. Soc.,Small,Chem. Eng. J.,J. Control. Release, ACS AMI, Anal. Chem.等杂志上发表文章3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参与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和国家863项目。Angew. Chem和Adv. Mater.审稿人。
报告摘要:
围绕花菁类分子骨架,通过分子结构的调试,以达到预期光敏特性和生物学效应目标的相关工作;拟通过进一步开展药效学评价和药代动力学研究,发展具有开发前景的临床前候选成像、光疗分子或递送体系。
报告2:
题目:基于理化性质预测与验证的天然产物BCS分类体系构建及成药性探索
主讲人:王洪亮 副研究员
报告人简介:
王洪亮 副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主要从事高端长效微粒制剂基础研究及产业化应用、创新药物制剂研究、天然多组分活性物质制剂研究等。获天然药物原五类新药生产批件2项、1.1类新药临床批件5项。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研究论文发表30余篇,任Acta Materia Medica杂志青年编委。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
报告摘要:
基于活性天然产物的结构,预测与测定分子量、解离常数、亲水亲油性、溶解度等理化性质,了解跨过吸收屏障的能力(如胃肠道上皮细胞屏障、血脑屏障、皮肤角质屏障、眼角膜屏障等),总结BCS分类经验,认识分子的体内转运过程,调节代谢风险,警觉毒性风险,从而培养发现具有最佳综合成药性的新药实体眼光。
报告3:
题目:基于肿瘤微环境的智能靶向递送系统的设计与构建
主讲人:杨艳芳 研究员
报告人简介:
杨艳芳 研究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研究。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完成多个1.1类新药,均取得临床批件。在药剂学TOP期刊Biomaterials,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等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申请多项发明专利。
报告摘要:
基于肿瘤酸性微环境,合成pH敏感两嵌段共聚物聚组氨酸((Polyhistidine, PHIS))-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构建pH敏感靶向智能递送载体,可精准递送siRNA,实现对乳腺癌的治疗。针对其中的免疫抑制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TAM2),设计可逆转TAM2至M1型巨噬细胞的脂质纳米载体,可通过有效解除肿瘤的免疫抑制微环境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报告4:
题目:不同粒径的自乳化纳米载体经淋巴转运靶向肠系膜淋巴结的行为探索
主讲人:叶军 副研究员
报告人简介:
叶军 副研究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主要从事肿瘤/免疫靶向纳米递送系统设计及纳米药物研发和应用研究。主持国家级、市级项目十余项。在Acta Pharm Sin B、Bioact Mater、J Immunother Cancer、J Nanobiotechnol等发表16篇,申请发明专利13项。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和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担任北京药学会罕见病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Asian J Pharm Sci、Chinese Chem Lett、Trad Med Res和Acta Materia Medica杂志青年编委。
报告摘要:
本研究构建了不同粒径的自乳化纳米载体,系统考察了其经淋巴转运靶向肠系膜淋巴结内免疫细胞的行为。以天然产物来源的免疫调节剂黄芩素为模型药物,研究了自乳化纳米载体通过增强调控淋巴结内的免疫细胞功能以提升天然药物的免疫治疗效应。